就算疫情也要結婚的理財之道
雖然說結婚是喜事,可是不知不覺卻在大事記產生這樣的意念。攜手共度餘生的人難找,在疫情期間相約走下去的人生也是一大挑戰。就那句俗語:『大難不死,必有後福!』
婚前理財和婚後理財有什麼樣的不一樣?我只能說,婚前理財是『個人理財』,我們無須向任何人交代我們的金錢流向,只要對自己負責任就好;婚後理財則是『家庭理財』,我們凡事都要向另一半說明錢的去向。
這樣的日子,已經不是差一點點就過不下去,或者說再讓自己輕易地當起月光族!
從一人世界到兩人共組家庭,為何結婚後碰到理財問題常吵架?最大的關鍵,就是在於台灣欠缺對使用錢財得正確觀念教育,和兩性生活美學。理財是一件極其重大的事情,不單單的是在理財,我們也是在理生活。如果一個人不懂的怎麼過生活,又怎麼會很好的對待別人;一個不會善待別人,又怎麼會理財理生活?
可是懂得生活的人,也未必是很會理財的人,但懂得生活的人,絕對會比不懂得生活的人還要會理財。
有幾年,台灣女生很流行婚前跟男方要一棟屬於自己名下的房子,然後房子是由男方負擔和出錢。說也好笑,這樣提出要求的女方,最後都被男方提出:『…因為做不到所以分手的話題』,兩三個月後女方再回撥電話挽回,當然,只要不再要求房子過到名下,男方都是願意娶女方的。
正確的婚前理財是懂自己想過什麼生活,並且不把自己的安全感凌駕在別人的努力與付出;你得到保障卻沒有給予人價值時,是不可以奢望別人會為你無條件付出,不計較損失。男人對婚姻的觀感是墳墓,當然也就會害怕風險損失來自於另一半,
最後,一同協手步入家庭,要有良好的財富管理。正確的婚後理財是在結婚前,兩人討論彼此的消費觀、生活觀,對於有不恰當的地方,一定要很巧妙地讓另一半信服並交由自己管帳,也不能再管帳之餘,要求別人縮衣節食自己卻大肆採購,因為所有的生活觀念都會反映到消費行為上。婚後的兩人世界若有良好的生活溝通,肯定理財也會相近,也能提供下一代一個幸福與快樂的生活!